粉末微粒电阻率测试仪的操作需严格遵循流程与规范,只有把控好每一个细节,才能获得准确、可靠的测试数据,为材料研发、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撑。粉末微粒电阻率是衡量粉末材料导电性能的关键指标,广泛应用于电子、化工、材料科学等领域。正确操作粉末微粒电阻率测试仪,是确保测试数据准确性、可靠性的核心前提。以下从操作步骤、规范要求两方面,详细说明仪器的使用方法。
一、操作前准备
操作前需完成仪器与样品的双重检查,避免因前期准备不足影响测试结果。首先,检查仪器外观是否完好,电源线、测试线缆有无破损,接口是否松动;打开仪器电源,预热30分钟,待显示屏数值稳定后,进入校准模式,使用标准电阻片(通常为10³Ω、10⁶Ω、10⁹Ω三个档位)进行校准,确保仪器误差在±2%以内。其次,处理测试样品: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粉末微粒,过100目标准筛去除杂质与团聚颗粒,置于80℃恒温干燥箱中干燥2小时,冷却至室温后备用,避免水分影响电阻率数值。
二、核心操作步骤
样品装填:将干燥后的粉末缓慢倒入专用测试模具中,使用压杆均匀施加50N压力(具体压力需参照样品标准要求),保持3分钟,使粉末形成致密、均匀的测试样块,防止因样品疏松导致接触不良。
参数设置:在仪器操作界面选择“粉末测试模式”,根据样品预估电阻率范围设置测试电压(常用档位为10V、100V、500V)与测试时间(一般为60秒),确保参数与样品特性匹配。
测试执行:将装填好样品的模具放入测试腔,关闭腔门,点击“开始测试”按钮。仪器将自动施加设定电压,记录电流值,并通过公式ρ=RS/L(其中ρ为电阻率,R为电阻值,S为样品横截面积,L为样品厚度)计算电阻率。测试过程中需保持环境安静,避免触碰仪器或模具。
数据记录:测试结束后,仪器自动显示电阻率数值,操作人员需记录测试日期、样品名称、测试电压、电阻率数值等信息,确保数据可追溯。
三、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
安全规范:测试时电压最高可达500V,操作人员需佩戴绝缘手套,避免手部直接接触测试模具;仪器周围禁止放置易燃易爆物品,防止安全事故。
仪器维护:每次测试结束后,需清理测试模具内的残留粉末,用酒精擦拭模具表面;每月对仪器进行一次校准,确保测试精度;长期不用时,需切断电源,覆盖防尘布。
异常处理:若测试过程中仪器显示“过载”,需立即停止测试,检查样品是否装填过厚或电压设置过高;若电阻率数值波动过大,需重新处理样品并进行二次测试,排除偶然误差。